E小说 > 历史军事 > 革宋 > 第85章 汉强之因(下)

“不知诸位官人叫我进来有何吩咐。”掌柜圆乎乎的脸上带着职业微笑问道。虽然不知道这帮官人为何一定要让自己进来,但这帮都是官人,自然不能怠慢。

    “你且放心,我们不是要插手你的生意。不过我等想知道,你的这个鱼到底是从哪里买来的。那些卖鱼的百姓可否是在田里养鱼。”李庭芝率直的提出了问题。

    听到竟然是问这个,掌柜觉得没必要向官员扯谎。更重要的是,他感觉到这帮官人真的没有抢生意的打算。于是掌柜的答道:“回官人。小店是沿着临安到姑苏已经土改的地界一路过去的。那些地方成立了公社,当地由退役的官兵当了小吏,由赵太尉的大哥赵大官人办的农学的学生们一起养了鱼苗鸭娃低价卖给百姓,百姓在田里养着……”

    只要看过舌尖上的中国,就知道稻田套养。稻田套养在宋代就已经出现,关键就是鱼苗和鸭娃太贵。农业学校发挥吃货帝国的天赋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劳动人民当然快速跟进。鱼吃稻田里面的虫子和浮游生物之类的,鸭子吃其他虫子和杂草。它们的粪便让水田营养增加,它们的活动让水田养份能够流动起来。稻子得到了重组养份之后,普遍多收了一成。

    官人们对技术并不了解,他们只是对农村的变化感兴趣。在掌柜讲话的时候,官员给掌柜让了个座位,还给他倒了杯茶润润喉咙。掌柜的谢过之后继续说道:“请诸位官人放心,这些田里的鱼我都是看过的。用柴草烧热了铁锅,在上面做的鱼干,都是好鱼。”

    “鱼是不错。可那些人为何不留下自己吃?”熊裳问。

    掌柜的连忙答道:“他们哪里舍得吃。赵太尉在乡里建了供销社,除了收粮食之外,还卖东西给乡下人。布匹,菜油,铁锅,镰刀锄头铁铲等农具。种种货物都是乡下以前根本买不到的。为了能买这些东西,他们真的是恨不得把自己都给卖出去。另外,赵太尉还开始在乡下推广一种叫水豚的牲口,听说是从扶桑洲不远万里运回来的。明年大概就有的吃啦。”

    大宋进士都有基层工作经验,听了掌柜所讲便知掌柜的很可能没说瞎话。又问了些别的事情,掌柜本身去乡下只是为了收鱼,却也不太清楚。等掌柜的出去,熊裳便冷笑道:“大概与贾似道刚做公田改革一般,吹的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然而里面定然有些事情。”

    众人也觉得应是如此。只有刘景文心里面不太愿意相信这般官员,又见官员们想说又不说的模样,知道他们不想当了自己这外人说话,刘景文就起身告辞。官员也不留他,刘景文就出了酒楼。走在路上,刘景文心里面着实感叹世事无常。

    赵太尉回到江南之后,就用各种各种东西在市面上收购交钞。交钞在临安投降之前已经是大贬,光复之后见到有人收交钞,众人都发疯般的把手里交钞出清。等朝廷开始兑换十九届会子之时,民间居然已经没了多少纸钞。

    此时刘景文的老婆却拿出800贯十八届会子交钞,这原是贾似道搞公田改革,强行用这些换了刘家的土地。交钞暴跌之时,800贯交钞不值什么,就放在箱子里忘记了。刘景文的儿子去当兵,刘景文的老婆翻箱倒柜的想给儿子多准备些东西,却没想到把这些给翻检出来。刘家高高兴兴的把旧交钞兑换了十九届会子,眼见会子价格稳定,民间一贯交钞竟然能兑换到500文以上的铜钱。刘景文对待赵太尉的执政能力观感大变。

    熊裳抨击赵太尉的执政,认为这不过是粉饰太平。刘景文也有过基层经验,他知道若是想如此粉饰太平,就得拿出大量真金白银砸进去才行。交钞曾经跌到过一贯不到20文铜钱,赵太尉哪里有这么多钱把交钞拉抬到500文以上。更不用讲交钞在买粮食时的价格几乎能到770文的钞面价格。刘景文才不会吃饱了撑的贱卖交钞。

    回到家中,刘景文先检查了儿女作业,自己也拿了课本与儿女围着油灯读书。孩子们马上就要考试,复习要紧,刘景文跟着蹭亮。读完了计划内的功课,一家人就去睡下。

    第二日起来,乃是十二月初十,制科学校开始考试。刘景文的儿女本就读过书,上了预科班之后,两人都去上学三年级。连考三天,改卷完毕出了成绩都到了十二月十五。十二月十七日,学校放假一个月,下学期报道都到正月十五。儿女的各科成绩都在八九十分,在班上名列前茅。这让刘景文也很满意。

    因为大宋与蒙古签署了为期三年的和平协议,共和四年的正月终于不再禁止群众娱乐活动。整个临安城都因为即将来到的元旦而热闹起来。刘景文正准备采办年货,没想到熊裳竟然找上门来。熊裳在户部做官,原本与刘景文只是见过一两面。前些日子在饭铺又见了一面,刘景文完全没想到他会跑来拜见自己。

    两人见面之后,熊裳还带了四瓶朗姆酒,这礼物倒是让刘景文觉得有些价值。他笑道:“不知熊兄弟送这样的礼物,要我做什么。”

    “刘兄。我想问问你给赵太尉的两汉资料都是什么。”熊裳单刀直入的挑明来意。

    刘景文脸色登时就沉了下来。熊裳一看连忙说道:“刘兄,我断然没有要和你争功的意思。现在刘兄靠这个在文史馆吃饭,兄弟我很清楚的。”

    见熊裳还算知道规矩,刘景文脸色稍稍好了些。熊裳接着说道:“不瞒刘兄,上次在饭铺吃了饭。我就问了在我家在临安附近的亲戚,没想到局面真的和掌柜所言一样。百姓手里有了可以出来买卖的东西,我家亲戚讲,过去一年多他用过的交钞比他过去十几年里用过的只怕都多些。既然如此,兄弟我就想问问刘兄,赵太尉读的两汉史料是怎么回事。”

    进士们各有专长,刘景文也是有过在崇政殿说书梦想的进士,自然不肯将自己的一些本事简单的卖弄。再想想看,他觉得与熊裳搞好关系也不是坏事。简单取舍,刘景文说道:“不知熊兄弟可否看过制科学校的历史课本。”

    “没有。”熊裳回答的很干脆。刘景文就拿出了自己儿女的课本给熊裳看。赵嘉仁所用的课本里面专门有两汉经济制度的部分,熊裳读完之后沉默下来。

    “便是不算茅塞顿开,至少也指出了个方向?”刘景文笑道。他作为两汉文献专家,看了之后都忍不住拍案称赞。

    “这……,也没讲透。”熊裳还是给课本挑了毛病。

    “给孩子们读的课本,只是要他们知道有这么一回事。若是真的是想研究,再去找专门的书籍看就好。”刘景文简单的答道。

    熊裳虽然对此颇有想法,却也知道此时并非讲这些的时候,他继续请教起两汉的问题。西汉时代国家先实施黄老,而且西汉‘酷吏’横行,对地方豪强进行了无情打击。

    东汉时代门阀与田庄兴起,国家依旧能在渔业、林业等事情上进行统一安排。即便是农业体系崩溃,各个势力瓜分了中央拥有的东西之后,还是能打得起仗。汉以强亡,可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

    汉史专家只是简单讲述了两汉中央政府拥有的巨大权力,以及经营的巨大产业。熊裳心中就生出钦佩来。怪不得大汉的国土上能突然群雄并起,仿佛所有官员都是处心积虑的野心家。原来当年崩溃的是大汉的粮食与财政,兵库林木等装备和资源并没有被崩溃,这种规模足以武装起几十万军队,反倒成了让战火熊熊燃烧的助力。

    弄到了这些赵嘉仁关注的内容之后,熊裳就身体告辞。他也是进士出身,知道这种询问的分寸。若是继续询问下去,只会引发刘景文的不满。而且他也觉得自己有了想法,从种种迹象上看,赵太尉的并不准备让和平延续下去。正如最近签订的汴梁议和书上先规定,这份议和的期限是三年。

    走在街上,熊裳只觉得心里面翻涌着诸多想法。三年时间可以让赵太尉从容收复长江以南的各个地区,重建当地的管理,并且做好未来开战的调动。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根本不是议和,这只是一场停战。那么熊裳到底要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

    送走了熊裳的刘景文就没有那么多想法。熊裳还有未来的仕途,刘景文的仕途之路已经终结。他只能把自己的所有期待都放在孩子身上。按照学制,他的两个孩子得再上九年学才能参加制科考试。那时候女儿刘颦颦二十四岁,次子儿子刘默二十二岁。刘景文是在三十岁上才考上进士,他的两个孩子若是能一次考上,可还是标准的年轻进士。

    不过是九年时间,刘景文并不认为刘家会因为自己的错误选择而彻底倒下。只要朝廷给机会,家族就还有希望!

(https://www.eexiaoshuo.net/gesong/11763404/)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iaoshuo.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iaoshuo.net